预约限流、代扫云祭

2020-04-13 21:22:42 九里山公墓 663

从3月21日至4月12日,北京市2020年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保障接待历时23天,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累计接待祭扫群众757386人,累计疏导机动车286602辆,累计完成代为祭扫12785人次,累计完成网上祭扫14964人次。


整个清明祭扫期间,市民预约祭扫情况总体平稳有序,并逐步接受网上祭扫、代为祭扫等殡葬文明新风尚。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清明节,对民政部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首都北京的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北京市科学研判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在暂停组织集体公祭、开放日、骨灰海撒等群体性活动的同时,相继推出预约登记、分时限流、代为祭扫、云端追思等举措。稳妥的保障措施、丰富的服务选项、便利的网络技术,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全、文明、绿色、温暖的祭扫环境,也为首都民政部门应对疫情大考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预约◆分时◆限流,清明祭扫的别样打开方式

北京市福田公墓的入口处,工作人员准备为网络预约祭扫群众进行二维码核验。

4月3日早晨7时整,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的大门缓缓打开。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当天入园的第一批祭扫群众。

市民李女士一行三人,先后走上消毒毯、测量体温,并在预约核验台前出示了一份二维码。经工作人员扫码核对确认后,便顺利入了园,前后总共不过七八秒的时间。

工作人员介绍道,北京市今年严格实行预约登记祭扫。网络预约需要关注“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电话预约则需拨打殡葬服务机构公布的祭扫服务电话。在“北京民政和社会建设”公众号中“祭扫预约”通道设置在十分醒目的位置。点击扫墓预约后,包括殡仪馆骨灰堂、经营性公墓和规模较大的公益性公墓在内的68家殡葬服务机构名单赫然在列。选择想要预约的机构和具体祭扫时间,填写好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信息后,即可预约成功生成二维码。预约平台对祭扫时间和祭扫人数有着严格的控制,每个墓穴每天入园祭扫人数不能超过3人,每个时间段预约量满额后将不可再预约。


清晨的八宝山人民公墓格外宁静,一缕缕阳光照耀在柏油路上。在耳畔回荡最久的,是倡导“文明祭扫、科学防控”的温情广播。本就不多的祭扫群众,又三三两两地分散在园区的各个角落。

“八宝山人民公墓是北京市骨灰存放量最大的公墓,往年高峰日每天最高接待祭扫群众4万余人。”公墓副主任孟宪铠介绍。目前,各殡葬服务单位根据安葬量、空间面积等因素,通过预约系统限定每日入园人数上限,多则两三千人,少则一二百人。“人民公墓网络预约上限是每日3000人,平均到9个时段后每小时333人;电话预约上限是每日300人。绝大多数祭扫群众都是通过网络预约的方式入园的。”让孟宪铠感受最深的是,往年一大家七八口人一起来扫墓的,今年可能只来了一两个;往年在园区内兜兜转转待上大半天的,今年可能扫完墓便匆匆离开了。“祭扫群众,整体比去年下降了八九成。”

今年80岁的王展云就是通过网络预约入园的。老人的父母和老伴都安葬在八宝山人民公墓,以前常常约上三五个亲朋好友一起来扫墓,可今年老人决定自己来。耄耋之年的他,笑称自己“已经玩不转智能手机了”,就连这次网络预约都是借助于自己学生的帮忙。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老人觉得“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应该大力支持。



北京市福田公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做好祭扫服务保障。今年,该公墓继续免费为祭扫群众提供鲜花。为让花朵饱满鲜艳,工作人员需提前一天将花朵醒好。


防控 ◆ 保障 ◆ 服务


坚守祭扫一线的“白衣天使”



在殡葬行业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吴清海,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岗位中穿上白色的防护服,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但他深知,只要穿着这身衣服,就肩负着重重的责任和使命。


吴清海是北京市福田公墓副主任,也是清明期间该公墓入口防控组的“大管家”。福田公墓位于京郊西山风景区,不用走到门口,远远就能看到两个湛蓝湛蓝的大帐篷。在这片区域,吴清海带着二十几个组员共同筑牢入园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在同事眼里,吴清海就是一个“倔老头”,年龄最大、要求最严,小到温馨提示、一米间隔线标识都必须摆放规整、醒目。吴清海说道,其实,过了这个月他就要退休了,这是在福田公墓值守的最后一个清明节。也正因如此,他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珍惜和同事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面是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一面是群众祭扫的内心诉求,清明服务保障工作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在祭扫一线,像吴清海这样的“白衣天使”还有很多很多。体温检测、预约审核、疏导管控、清洁消杀……厚厚的防护服下,他们坚守着殡葬人的执着和热情。


早在一两个月前,北京市各区、各殡葬服务机构就已结合自身实际提前制订了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保障预案,细化了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措施。正是基于每个环节的反复琢磨推演,各种问题和风险的充分预估,所需物资和人力的科学调配,才有了清明祭扫保障时的临危不乱和应对自如。尤其是关键环节的防疫消杀工作,大到殡仪馆、骨灰堂、卫生间等密闭空间,小到门把手、电梯按钮、水桶提手,都实行全方位、多频次消毒作业,都有具体责任和消杀记录。


为了减少人流聚集,北京市各殡葬服务机构今年还暂停了集体共祭、开放日、现场宣传展示等群体性活动。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会接待大批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集体参观、祭扫。该公墓新闻发言人代雷称,像这样的集体接待活动今年已经全部取消了。在革命公墓东北侧的任弼时墓碑前,去年大学生们在此郑重宣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年,只有一束束整齐摆放的鲜花。


“我们在做好祭扫服务保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工作人员来增强疫情防控力量。在入口处安装了车牌识别系统、二维码识别系统、红外测温仪、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并对进入公墓的行人、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优化安检程序、加强上岗培训,还制订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八宝山革命公墓新闻发言人代雷感叹道,“虽然祭扫人数锐减,但工作的压力和强度绝不小于往年。”


让工作人员们忙中取乐的是一个叫“小安”的机器人。“小安”是革命公墓今年推出的智能咨询服务机器人。“什么样的人去世后在革命公墓安葬?”“骨灰续存费用是多少?”“老红军安葬在什么位置?”类似的业务咨询,“小安”都可以流利解答,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


“小安”并不是简单的“应答机器”,它的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可以自如地与人沟通交流,今年清明节期间祭扫群众问它最多的是有关于“合葬”和“疫情防控”的问题。遇到难题时,“小安”还会给自己开脱。例如,当它通过脸部识别无法准确辨认工作人员的身份时,它便会不好意思地说:“阳光太刺眼了,我都识别不出来了。”


将科技元素融入殡葬服务,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并非首次。去年,该公墓就推出了巡逻机器人,开发了可升降式墓碑、GPS墓穴导航。“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殡葬行业的作用已愈来愈凸显。”代雷说。


在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刘堃等3位工作人员组成的“代祭扫”小组,正在为逝者扫墓。认真核对逝者信息后,三人开始对墓碑周边环境进行清扫,仔细擦拭墓碑,并为逝者献鲜花、鞠躬……从3月19日开始,人民公墓的“代祭扫”小组每天都穿梭在各个墓区之间,目前已完成代祭扫1000余份。


代扫 ◆ 云祭 ◆ 怀念遥寄一份特别的爱与相思

4月4日早6时整,天刚蒙蒙亮,北京市温泉墓园的工作人员小刘便和他的几位同事一道开启了当天的“代祭扫”工作。

温泉墓园位于海淀区温泉乡温泉大队北坡,背依群峰,随山势而建。小刘一行6人兵分两路,带着鲜花、水桶、毛巾等扫墓工具爬上了山,按照事先整理好的名单寻找着要代为祭扫的逝者墓碑。仔细核对相关信息并确认无误后,他们开始为逝者擦拭墓碑、敬献鲜花、鞠躬致敬……每个环节都没有遗漏,每个动作都庄严细致。小刘认为,这项工作虽看似简单,但每一份“代祭扫”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对逝者的思念。

因今年清明的特殊性,北京市殡葬服务机构全面推行免费的“代祭扫”服务。凡是不便到现场祭扫的群众,都可以通过清明祭扫预约服务系统进行申请。据温泉墓园业务负责人雷建设介绍,墓园自3月21日开展“代祭扫”服务以来,已累计完成代祭近300次。“墓园专门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代客祭扫服务小组。在免费为家属提供擦洗墓碑、摆放鲜花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家属的嘱托,免费为墓碑描金、免费撰写追思文。”“代祭扫”结束以后,墓园向家属反馈服务的视频和照片,让家属零距离感受祭扫氛围。同时,还会请家属反馈服务的满意度和建议,以便更加了解群众的需求。

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在老山骨灰堂举办以“疫行清明 云祭相思”为主题的“云”代祭追思活动,当天观看直播人数达50.8万人次。除了“代祭扫”,还有“云祭扫”。


其实,通过网络寄托哀思,北京市已倡导多年。2017年,北京市运用“互联网+”技术为自然葬逝者家属制作“二维码微型墓碑”,将逝者的人生历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影像资料予以保存。“八宝山在线”网站也为海撒、自然葬及普通逝者建立了网络纪念馆。今年,北京进一步推进祭扫方式变革创新,在首都之窗、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官方网站上开发了“2020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平台”。


“我答应过您,不再伤心难过,可是想起您,依然会泪流满面。”“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该平台从3月21日上线至今,已有1.4万余名逝者家属前去祭扫,为亲人点烛、献花、留言。


除了全市的网上祭扫服务平台,许多祭扫群众还把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当做“云祭扫”的途径。因疫情关系没有前去墓园祭拜父母的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着对父母的哀思,“老爸老妈,你们都是好人,心里永远是工作、朋友和家人,唯独没有自己。女儿八岁起,踩着小板凳给你们擀面条,看着你们吃着没放碱面的铁馒头还说好吃的时候,那种满满的幸福感终生难忘。”


市民小李也把对爷爷的思念“印”在了朋友圈里4月4日的日历上。“嘿,老头,很想您。我会快乐坚强地生活下去。爱您,永远。”小李认为,对亲人的思念,不在于采取哪种形式,不在于何时何地,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意”。“云祭扫”等非现场祭扫方式,可以随时随地缅怀先人,值得大力提倡。“只要没有忘记亲人,他们会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2020年的清明节是灰色的。举国哀悼,不忘记每一个因疫情牺牲的人。

2020年的清明节也是彩色的。百花如旧,寄托着对过去的思念,也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