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墓业各路大咖再聚首共谋让绿色生态深入人心 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9-08-08 11:48:02 九里山公墓 1097


2019年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交流会现场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包颖、储慧静、朱婕妤采访报道 8月6日至7日,以“绿色生态,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交流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进一步贯彻落实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16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着力推进绿色环保的节地生态葬式和生态园区建设在全国公墓单位有效落地。

贵州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惠明致辞

贵州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惠明致词,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讲话,副会长王计生作主题报告。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和近20位业内外专业人士,分别从行业生态、生态陵园发展趋势、节地生态的科技创新三方面分享交流了对公墓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考及创新实践经验。中国殡葬协会和公墓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部分会员单位代表、行业机构代表以及地方民政部门有关代表参加会议,8000余人通过网络观看交流会视频直播。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讲话

李建华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殡葬改革也不断深化,在优化城市环境、打造秀美乡村、满足民生需求、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殡葬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还有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为此,殡葬行业要开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改变过去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不学习、不开放、不交流”的思维,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敞开大门,努力做到开放、共享、融合。

李建华谈到,殡葬行业要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切实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一是要讲政治,顾大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群众关切,充分认识殡葬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节地生态的改革方向,突出行业公益属性,把群众作为改革工作的评判主体,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地把殡葬工作抓好做实,把殡葬改革推向深入。二是要补短板,促提升。着眼长远,提高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处理好兜底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关系,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殡葬服务需求;注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进程,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殡葬服务。三是要强宣传,营氛围。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普及优秀殡葬文化,传递文明丧葬习俗,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逐步革除丧葬陋俗;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到基层,注重发挥殡葬协会、基层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的作用。

张惠明说,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以“绿色、生态、惠民”为主题,围绕尊重生命、节地环保、移风易俗、群众受益的改革目标,积极推进绿色生态殡葬、惠民殡葬,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减轻了群众负担,保护了自然环境。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计生以《我们的初心与使命》为题作主题报告王计生以《我们的初心与使命》为题作主题报告。他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分析指出殡葬工作者的初心是改变殡葬的落后面貌,使之变成文明、科学、环保、规范的;使命则是真正使老百姓享有美好的殡葬服务,体现“以人为本,逝有所尊”。他讲道,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墓建设呈现更加节地、文明、绿色、环保的可喜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殡葬设施和殡葬服务队伍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凸显,需求侧与供给侧出现巨大落差,无法满足群众的殡葬服务需求。殡葬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深入研究殡葬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充分认识殡葬是人类对逝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人类对自身进行终极关怀的重要行为,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殡葬工作的意义在于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殡葬服务的需求,唤起对人们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认识。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小虎作总结发言,并发布中国殡葬协会“创新生态安葬·引领绿色发展”系列征集活动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小虎作总结发言。

本次交流会设有互动交流区,通过多元互动方式,33家交流单位从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材料、新工艺5个方面展示了行业先进生产力,引导与会者就公墓行业推行公益惠民行动、践行生态文明、促进殡葬科技创新、弘扬优秀殡葬文化等展开深入交流。

以“绿色生态 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六大场景互动交流区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凤凰山公墓、宝福山陵园、花溪福泽陵园,实地学习借鉴3家公墓在生态建设、管理、节地生态葬式推行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包颖、储慧静、朱婕妤采访报道 公墓工作交流会上,中国殡葬协会“创新生态安葬·引领绿色发展”系列征集活动发布。

据悉,本次征集活动征集四个项目,分别是“生态葬”创新设计、“生态葬”创新实例、“建墓环保材料”创新实例、“生态墓园”实例。其中,“生态葬”创新设计、“建墓环保材料”创新实例,将面向全社会单位及个人征集;“生态葬”创新实例、“生态公墓”实例,则面向全国公墓单位征集。

征集活动将根据四个项目的申报情况评出奖项,具体奖项名称和数量以评审结果为准,所有奖项将颁发证书或奖牌。其中“生态葬”创新设计征集、“建墓环保材料”创新实例征集入选奖项,将给予单项最高5000元的奖励。评审结果将在2020年清明前在中国殡葬协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

识别下方二维码详细了解“创新生态安葬·引领绿色发展”系列征集活动。

识别二维码

参与征集活动

交流精粹集锦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新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宏观形势及对殡葬业绿色生态发展要求》为题作交流发言

当下工业文明范式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环境容量达到了极限,必须通过制度约束才能让人们感受到物理约束,从而从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上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生态文明持续发展。

刘新宇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与殡葬行业相关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由于可用于殡葬的土地数量减少,获得殡葬用地的成本增加,为保证殡葬行业绿色生态发展,则必须要厉行节地等生态要求,且不得触碰任何生态红线。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等16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等政策都体现了此类生态要求。

刘新宇表示,生态发展的制度约束会让生产者与消费者感受到物理约束,推动生产者从卖产品变为卖服务,从拼产品变为拼服务;消费者从享受产品到享受服务,甚至不再在意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在殡葬行业,绿色转型可体现为行业从业者从卖墓地变为卖祭祀相关的衍生服务,从拼墓地的高大上变成拼服务的高质量;消费者则接受更多寄托哀思、纪念亲人的多样化方式。这需要殡葬业和政府部门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例如,政府适当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对选择生态葬的给予相应补贴,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

刘新宇在交流发言中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殡葬协会会长漆云庆《简约而不简单——浅谈生态公墓建设》为题作交流发言

漆云庆将绿色生态公墓定义为遵循生态学和植物学原理,以植物为主体,在发挥公墓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同时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协调发展。在保证公墓的正常经营情况下,又能营造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人类创造出理想的清洁、优美、文明的现代生态环境。

他表示,公墓的生态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建设生态化。公墓的总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建设要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理,达到生态化的要求,力求公墓的建设和经营尽量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到最小,建成园林式、生态型的公墓。严格限制墓地的占地面积并规定使用年限,以减缓墓地消耗土地的速度,形成墓地的循环使用机制,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二是行为生态化。主动提升自身的环境素养,强化环保意识,并引导群众认知和履行生态环境责任,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如低碳出行,鲜花换纸钱等。

绿色生态公墓须遵循“道法自然”原理,将设计根植于本地民风民俗,利用好已有材料资源;保护和节约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让自然做工;让景观显露自然生态语言。通过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公墓也有效管控了树木病虫害、火灾、暴风雪等灾害的发生,并杜绝了林木被盗现象。  

漆云庆在交流发言中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殡葬协会会长王占勇以《生态公益一园一品》为题作交流发言

王占勇表示,墓园之所以存在有其必要性。从殡葬起源看,墓园是生命归宿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殡葬文化的核心;从殡葬文化的特殊性看,墓园满足了人们心理需要,及保护自然环境、社会联系和教化传承的需要;从墓园的发展来看,墓园是殡葬文化的核心,对墓园的需求成为殡葬文化的主体。厚养薄葬、绿色生态是新式葬法的革命,也是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对此,他建议墓园应是公益生态的“一园一品”形态,具体表现为亲土深埋,绿色生态;骨灰撒海,回归自然;寄托情感,生命礼赞。

王占勇以北京市公墓发展为例,分析了北京公墓特征、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北京墓园具有政治、历史、文化、公益等属性特征,但仍存在规划、标准、服务配套、历史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一是统筹规划,提供“一园一品”示范。即对每个墓园历史、现状、特点进行科学定位,按照“公益、生态、科技、人文”的原则,围绕地质勘探、经济可研、公益保障、生态节地、礼仪服务等要素,实现墓园生态修复、葬式多样、主题鲜明、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目标,打造各具特色、景致毓秀、崇礼尚德之墓园业态新典范。二是制定政策,倡导生态公益殡葬。按照北京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要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50%,骨灰海撒量要达到4%以上,骨灰景观安撒数量达到2%以上。三是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创新水平。其中包括加大殡葬服务设施投入,着力提升礼仪服务创新,加强礼仪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打造品牌,加强首都特色保护等。

王占勇在交流发言中

银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利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绿水青山》为题作交流发言

杨军利作为地方民政主管部门代表,介绍了银川市殡葬行业基本情况。近年来,银川市殡葬设施建设遵循“五位一体”理念,殡葬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已建成22家殡葬服务单位,主要取得了四项殡葬改革成果,即制定《银川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提出 “50年内不新增公墓,不新增建设用地”;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银川市惠民殡葬及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助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的通知》;把综合改革试点与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摸排工作统筹结合,全面推动了殡葬改革和管理。

为推进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发展,银川市采取扩大惠民殡葬政策覆盖面,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体系,对辖区内积极开展节地生态安葬的陵园给予奖补,全面开展节地生态和现代文明殡葬宣传等措施。2018年,银川市节地生态安葬381人,节地生态安葬率为14%,截至今年6月,银川市共对11686位逝者给予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的减免(补助),免除(补助)基本殡葬服务费1210.2万元;向实施生态安葬的1593位逝者的家属发放生态安葬奖励金626.6万元。

杨军利在交流发言中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伊华以《文创,为生命服务赋能》为题作交流发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殡葬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殡葬行业的传统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逝有所安”的服务需求。文创的意义就在于突破土地及场所的桎梏,完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重塑殡葬服务有尊严、有品质、人性化的良好形象。

文创可以助力殡葬行业产业链的升级。公墓运营上,虽然墓地的占地面积和墓碑大小都严格受限,但文创作品可以赋予产品更多的内涵,把固化变活力,把有行变无形;殡仪服务上,文创让殡仪服务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告别场所已不再局限于殡仪馆,开始走进宾馆、教堂甚至剧院等。

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文创产品,文创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家庭的记忆、情感、认知的理解,建立高品质的精神与文化消费体系。如周年纪念仪式、记忆相册、人生电影、百姓家史、数字档案、互联网族谱等。

文创作为一门产业,更是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上海已明确引导资源要素(资金、税负、用地人才等)向文化创意产业倾斜,未来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高达15%。

融合到文化大发展的进程当中,要形成生命服务业的文创生态圈,需要做到:1. 现售,传统,全产业链产品服务;2. 预售,契约,制式化及定制化产品服务,金融化渠道发售;3. 线上,互联网,数字族谱、家族纪念及产品衍生;4. 线下,社区发展模式,提高死亡认知及质量,推动生命教育。

伊华在交流发言中

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主编包颖以《从专业媒体视角看公墓行业的发展态势》为题作交流发言

当下殡葬工作面临着一种新形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一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障殡葬基本民生、回应群众普遍关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殡葬服务的需求。二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殡葬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基于此,公墓工作应遵循三方面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一,保障和改善基本殡葬民生。公墓行业的各类主体,无论是城乡公益性公墓还是经营性公墓,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民营企业,都可投身于基本殡葬民生保障。第二,坚持生态文明。首先,要未雨绸缪形成公墓行业的绿色发展方式;其次,要引导公民养成生态文明的安葬观念和行为,培养公民的生态道德,向公众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殡葬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殡葬新风尚;再次,要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三,坚持培育现代殡葬文明。公墓行业要探索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涵发挥以上文化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殡葬文化。

殡葬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理顺传统与现代、习俗与文明的关系。探究丧葬礼仪中蕴含的孝道、联接的亲情、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对奉献精神的尊重与弘扬代际间的优秀文化传承,深植家国情怀等等,这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不曾中断的基因。此外,必须认识到任何文化习俗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不能片面地停留在要原汁原味保留的认知上,要看到它与时俱进发展的轨迹与内在逻辑,这也是殡葬改革要遵循的逻辑,改革最终是要建设适应当今社会的殡葬文明,引导人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北京殡葬协会副会长、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平以《让墓园变公园,让公园变家园》为题作交流发言

如果说福寿园是把墓园变成了公园,那泰康则是想把墓园变成家园,将旅游业融入墓园中。广东罗浮山陵园一年吸引60万人前来游玩,其中还设有禅修院,游客在此可以远离尘嚣、洗涤心灵,欣赏自然美景,学习禅修课程;杭州径山竹茶园结合当地特色,人们可以体验茶道、香道等项目;临近湖北武汉的仙鹤湖陵园用300亩土地打造了人工湖,养了成群的仙鹤、天鹅,对于在此落葬的逝者免费赠送“放鹤仪式”,寓意“驾鹤西去”,甚至还与当地旅行团达成合作,游客可以免费前来观赏。其中,杭州径山竹茶园去年观光游客就有60万元的门票收入。很多旅行团带着自己的旅客就来陵园游玩,平均100位来游览的人中会有35人买墓,内部转化率达35%。

陈平在交流发言中

美国殡葬协会专业发展与教育委员会副部长、香港百利勤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昌荣以《瞬间看地球——国际殡葬同业绿色发展思考》为题作交流发言

唐昌荣从国际化视野,分享了各国殡葬行业的绿色发展现状。他表示,因为国情的差异,各国对绿色殡葬在市场行为和公益行为上有不同的理解,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综合专家观点,绿色殡葬主要是指在告别过程里将环境破坏到最低,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采用更环保和可持续的祭拜方式。

从绿色殡葬的机遇上看,殡葬行业需要更先进的产品引领,更先进服务引领,引进具美感和富有品味产品等。如何让绿色殡葬深入人心,则需要进一步“包装”和结合,把富有美感、高品位产品与国际思维,专业优质的服务,科技化手段融合起来,充分体现尊严和体面。总之,绿色殡葬是殡葬行业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奋斗。


浙江省殡葬协会副会长、浙江绿郡恒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池西坪以《建设森林文化旅游陵园》为题作交流发言

池西坪分享了建设生态文化旅游陵园的案例。绿郡恒业在成立之初便立下“营造传承800年的文化旅游陵园”的目标。经过近10年探索,绿郡不断深入探索绿色生态理念,在普陀山易德园、安吉龙山源打造“森林”文化旅游陵园。

池西坪表示,营建“森林”文化旅游陵园首要元素是融合地域特征、人文历。挖掘当地地域特征、整合优势资源,融合人文历史、文化气质,讲述独特的“故事”;营建“森林”文化旅游陵园的必要元素是传承家园文化。“生命文化”是现代陵园的灵魂,铭记每个生命的印记、传承家庭的精神文化,展现更深度的生命动态;营建“森林”文化旅游陵园的责任与升华是弘扬生态公益。现代陵园服务逝者,更服务于生者,服务于未来,做生态和公益、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精神和希望的传递者,是公墓行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营建“森林”文化旅游陵园的服务提升表现为“五留文化”,即留印、留言、留物、留影、留声,增加社会公众的参与性、互动性。

在安吉龙山源有一个旅游文化陵园,打造一个可赏、可听、可读、可传的家园文化体系,达到赏四届美景,读人世百态,听生命故事,传不朽精神。此外,制定6大家园服务体系,把客户当家人,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以专业视角去考量,追求服务细节。

池西坪在交流发言中


海滨海古园副总经理徐可业以《节地生态利民生,文化教育促转型》为题作交流发言

徐可业分享了上海滨海古园在节地生态方面的做法。生态墓园建设上,一是集约用地,将墓区开发中的不规整土地以及部分中小块空间“变废为宝”,并增添文化内涵。在长春苑墓区,四穴的家庭合葬墓仅占地0.41平方米。二是增加绿植,通过悬空绿植来腾出土地,绿化面积不减反增。在“原乡新语”墓区,采用花箱式节地葬,远看就像一处盆景,占地面积0.067平方米。三是更新材料,例如用不锈钢框架取代传统石箱,用PVC骨灰圆柱型容器代替方形传统石箱,新材料厚度减少到原来的1/8,占地面积比同类石箱减少了15%。四是文化浸润,依据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建立“上海故事”“百姓长廊”“江南印象”等主题墓葬区。五是改良水土,在盐碱地尽可能不用化学肥料,回收枯枝草屑做成有机肥料。

创新服务方式上,滨海古园加强“互联网+公墓服务”的规模化应用,开通网上班车票务、鲜花销售,礼仪、导航等服务。

拓展服务职能上,通过传统节日,传承孝道文化;通过展览、讲座,传播进步殡葬理念;通过讲述生命故事,汲取榜样力量;通过纪念活动,致英烈先贤,缅怀亲人故迹。

中国殡葬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谢永阳以《从凭证领取到诚信跟踪——谈贵阳市骨灰管理的几点做法》为题作交流发言

2001年,贵阳市散埋乱葬坟墓有84万座,殡葬改革迫在眉睫。贵阳市从完善殡葬法规、提高执行力度、部门合作联动三方面入手,有序推进改革。

在完善政策法规方面,制定《贵阳市殡葬管理实施规定》《贵阳市殡葬用品管理规定》《关于禁止在林地、耕地内葬坟的通告》等,规定骨灰领取和发放需凭火化证和骨灰存放手续或者民政部门相关手续才能在殡仪馆领取骨灰,从源头少减少了散埋乱葬率,有效提高了入墓率,并对遗体火化后骨灰进行跟踪管理。

在提高执行力度上,颁发《行政执法证》,所有管理、执法人员须上岗;在殡仪馆设立监管办,派驻执法人员24小时跟踪监管骨灰领取;加大宣传力度和群众知晓率;建立去向追踪制度。

在部门合作联动上,成立殡改领导小组;联合民政、自然资源、城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民宗、公安等多部门共同监管;把殡葬改革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以《识变 应变 求变——浅谈雨花台功德园葬式蜕变之路》为题作交流发言

2008年,雨花台功德园相关负责人意识到土地资源消耗已成为未来公墓业发展的瓶颈,必须未雨绸缪,建节地生态葬式。雨花台功德园从壁葬出发,探索殡葬改革的路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找到适合墓园发展的节地生态方向后,雨花台功德园注重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园区环境,做到“步步有景,景中有葬,葬景结合”。此外,针对群众个性化需求,建造知青苑、军魂园、功德人家、功德世家、桃李天下、天使园等园区。

如今,雨花台功德园变被动为主动,不断缩小骨灰盒、壁葬体积。2018年推出的小型生态墓,将传统骨灰盒形状改为圆柱体,采用平行封闭式安装,最大程度地节约用地。价格上,最低不超过1万元,根据朝向、楼层、位置执行一墓一价。目前,该产品已是雨花台功德园主打的特色品牌,广受市场好评。

阮锋在交流发言中

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鲁虹以《新时代生态葬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为题作交流发言

鲁虹表示,人类安葬活动具有历史性、地区性、群体性、消费性和文化性,其中文化既是殡葬活动的灵魂,又是的殡葬活动的本质,更是殡葬活动的表现形态。
她提出把“五位一体”“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葬研究的指导思想。“五位一体”就是要将生态葬的创新和推广,融入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中去;“以人为本”就是要把逝者毕生创造的人生文化作为珍贵的财富;“可持续发展”就是把生态葬式融入人与人、当代人与曾有过生命的人、当代人与未来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使葬式设计有利于土地能循环利用。
对生态葬的研究方法包括时间维、空间维、文化维、社会维四方面。从时间维看,就是要动态看问题,生态葬内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的公墓研究和推广生态葬的侧重点不同,还要看到静态的安葬设施和动态的安葬是否环保生态;从空间维看,就是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层和高低不等的生态度,系统看待;从文化维看,就是要把公众的注意力由原来拘泥于墓碑的高度,拘泥于骨灰墓穴的大小,转移到保存人生文化上来,使安葬服务更大程度上成为敬重生命、热爱生命、体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从社会维看,殡葬产品的特殊性决定其为非渴求品,殡葬市场呈现信息不对称性,殡葬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存在很大偏差,基于这些特征,推广生态葬更需要公墓、殡仪馆等相关单位主动推广,让公众接受。
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天伦以《让生态节地葬“C位出道”》为题作交流发言

天泉佳境设计师叙述“流动的花丘”设计

中国殡葬协会设备用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杨艺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桂荣以《新视野下的生态葬探索和实践》为题作交流发言

杨艺集团总裁杨桂荣在交流发言中表示,杨艺集团在创新和推广节地生态安葬过程中,体会到文化是公墓的灵魂、主体和形象,是公墓实现魂、体、形三合一的关键。因此对生态公墓的理解,要从单一的自然生态发展到人文生态上来,重视公墓的文化形象建设。


中国殡葬协会互联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殡葬协会互联网+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万豪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何宣华以《科技创新助力节地生态安葬转型升级》为题作交流发言
上海万豪执行董事何宣华讲述了上海万豪研发的创新型设计产品及上海万豪星星网数字化生命遗产,通过互联网技术着力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强化人文关怀,提供及时便利的互联网追思缅怀服务。家属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电脑端、手机移动端缅怀亲人。
他提到,20年前老一代殡葬人更多的在谈国外先进的殡葬理念,而现在国外也开始学习中国好的殡葬文化。万豪正致力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从设计的理念输出,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新产品遍布全球。

上海念华慈鼎实业有限公司合伙人陈鼎华以《FHC环保石棺:墓位地下生态解决方案》为题作交流发言

海安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安善延爱“生命晶石”创始人陈捷以《彩色的思念》为题作交流发言

陈捷认为,殡葬也可以是彩色的,祭祀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生命晶石用高温高压技术手段,将骨灰压缩成宛若宝石的球形晶石。可以定制成吊坠、胸针等,与传统安葬方式相比节地优势明显,成为亲属寄托思念的新媒介。

“留住爱,永远爱”2019生命晶石公益大片


长春华夏陵园生命文化学院院长安剑星作视频交流《华夏 爱在 永无止境》

长春华夏陵园服务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焕龙主持以“行业生态”主题的交流环节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钱天才主持以“生态陵园”为主题的交流环节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殡葬协会会长漆云庆主持以“节地生态与科技”为主题的交流环节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林军宣布交流会闭幕

实地参观学习

凤凰山公墓

宝福山陵园


花溪福泽园


互动交流区

上海万豪

上海杨艺

上海安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