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身边人临终那一刻,佛弟子是这样做的

2018-08-11 17:50:29 九里山公墓 494


死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沉重、不祥、神秘而又严肃的问题。轻易不可谈论,甚至提及。然而,心底里谁都清楚,这件事没人能逃避。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不仅为自己,也是为身边的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阅读两则有关佛教临终关怀的小故事,从中获得启发。


   给孤独长者的故事   


佛陀曾有一名在家弟子

名叫须达多(Sudatta)

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商人

因其不遗余力地帮助穷人、孤儿

以及无家可归的人

人们尊称他为给(jǐ)孤独长者

他的一生全心依止佛陀

曾花费重金与祇陀太子一同

供养祇树给孤独园给佛陀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经典

《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

都是佛陀在此处开示的

结识佛陀三十五年后

给孤独长者罹患重病

佛陀听闻长者病危的消息后

前去探望并让弟子舍利弗

陪伴、照顾须达多

阿难尊者也同去探病

长者很高兴见到自己的

老朋友舍利弗

想起身以正式的礼仪接待

但因身体太虚弱而无法做到

舍利弗劝他躺下并问道:

 

你身上的感觉如何?痛不痛?如果觉得痛,那份疼痛是在增加,还是减弱?

给孤独长者回答道:

 

我身上的疼痛一直在增加,好像一点也没有减弱。

于是舍利弗开始耐心导引长者

忆起佛、法、僧三宝的美好本质

因为他知道长者

在几十年护持三宝的岁月中

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和信心

五、六分钟的时间后

长者全身的疼痛已经减轻

恢复身心平衡,露出笑容

 

老朋友,请跟着我一起观想。吸气时,体认这副身体并不是我;吐气时,知道自己并不受制于这副身体。我的生命是无边无际的。我从未诞生过,也永远不会死亡。

舍利弗继续引导长者

观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让长者体认到

生命比感官要宽广得多

无限、无垠、无际

给孤独长者跟着舍利弗尊者

继续观想生命的依他起性

 

当条件具足时,我们的身体就会示现出来,所以它不是从任何一处来的。它瓦解之后,也不会去往任何一方。

给孤独长者观想到这个阶段

禁不住流下眼泪

跟随佛陀三十五年来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

这一法门的殊胜

内心突然感到无比的自由和解脱

终于越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安详离世

这个故事记载在

《增一阿含经•给临终者的教示》中

佛陀以此告诉我们

生命的本质不生不灭

无来无去、不同不异

若能在每个当下

精进修持这个深观的方法

便能滋养心中无惧的种子

于临终时安详快乐地离去


   真空比丘尼的故事   


让我们将思绪

从两千多年前的佛世

拉回到现代

有一位名叫真空的比丘尼

她的姐姐曾接受肝脏移植手术

两年后引发并发症

痛苦不堪

当她走进病房时

看到姐姐神志不清

不停地痛苦翻滚呻吟

家里人早已放弃希望

包括当医生的女儿在内

都束手无策

真空比丘尼帮姐姐带上耳机

播放僧尼唱诵的观音圣号录音带

把声音开到几乎最高音量

五六分钟之后

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她的姐姐完全平静下来

不再翻滚,也不再呻吟尖叫

一直平静了五天之后

安详地往生了


      如何直面死亡      


无论我们的态度

是逃避退却,还是勇敢面对

死亡终究都会来临

而且不会向我们提前发出预约

所以说,死亡是生命的“必修课”

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速速修习

面对死亡哭泣、恐惧、哀求

都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唯有自己修持到无惧的程度

才有能力陪伴他人

或帮助自己面对临终

就像舍利弗和真空比丘尼那样

祥和镇定、从容不迫

陪伴病重或临终之人

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回忆起

人生中的美好时刻

若能进一步认识到

生命并不仅限于感官

不会因色身的毁灭而消逝

从未诞生,也永远没有死亡

便能彻底超越死亡这个魔障

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而是佛陀亲证并留下的言教

本文的文字素材来源于

一行禅师所著的《你可以不怕死》

想要了解生命及死亡的本质

可以选择阅读本书

也许能为您解开疑惑

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死亡其实并非无法超越